文/金鑫
说到美国,新经济、新军事、新科技、新教育、新音乐和好莱坞电影...新东西太多了。谈到法国,绘画文化、电影文化、体育文化、名牌文化及服装文化等等。总之:文化有创新,他们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了。制造可以模仿,科研可以借鉴,军事可以参照,语言可以学习,名牌可以假冒!但是文化这么做行吗?万万不可。一些从西方照搬来的电视节目,总让人感到那般的不伦不类。当前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在奔跑,文化在爬行。文化绝不是起哄的选秀、一窝蜂的吹捧、胡思乱想的编排及这碗那碗的光宵,更不是全民低头族肤浅化的沉迷。中华民族文化是大精神、大意识的结合体,是八千年中华民族优秀智慧的积淀!如果把中华民族文化比作一颗根深叶茂的大树。那么主干就是民族血缘、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。那枝枝叶叶就是教育、写作、绘画、书法、电影、戏曲、语言、烹饪、音乐、舞蹈和农耕丝绸等,还有木偶、相声、皮影、蜡染、婚俗、葬俗、地方戏、山歌、民谣...真可谓数不胜数,多了去了。文化传承已经经历了千百年,绝大多数的文化传承,可谓炉火纯青。当然,个别的文化传承出现了些问题,失传、断传现象也有发生,这么大的国家,这么多的民族,这么多样的文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可以说是功劳大大的。随着国家力量的强大、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加强,今后二十年应该是民族文化大创新、大发展、大繁荣,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!
当然,文化创新难,难于上青天,五十年前的戏曲,今天再看变化不大,这个好声音那个好声音唱的还是二、三十年前流行的歌曲,电影界流传了一句话:看电影要倒退回上世纪八十年代。烹饪的菜肴特色锐减,同样的酒店做出的菜品比三十年前的色味都差远了...这些都怨谁?有人说现在大学生还不如八十年代的初中生,就埋怨起中国教育。又有人说,现在90%的年轻人写的字还不如五十年代的小学生,就又有人抱怨起了电脑,新闻上讲这个地方抓了几十个经济骗子,那个地方也抓了几十个经济骗子,这个地方捣毁了几个诈骗团伙,那个地方也捣毁了几个诈骗团伙,更有人骂起了网络经济...其实大可不必这样,文化是个大范畴,需要全民族来关爱。只要管文化的人不单单是个专家,如果他是一个高明的杂家,中国文化就能全面发展。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,玩皮影近二十年,我把皮影作为插图放在小说里,做了个中英文皮影网、做了一个中国皮影肖像展,就有主管行业的领导说,你又不会刻皮影,我回答说2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吉祥物我让制成了皮影,数量大、时间紧,于是便动员了环县几十个会刻皮影的大人、小孩一起动手,任务按期完成,原来他们刻了好多年皮影,不都是那些老货色吗?这就如同一座大厦,建的好坏,关键是开发者的运筹帷幄。文化创新的例子数不胜数,义乌一家做小饰品的公司,打造了一个品牌叫“你戴过草吗?”一时风靡四溅,数年来,亿万财源滚滚。文化的创新应该是睿智者的灵魂放飞,是每一个熟悉某种文化的人情感与想象的迸发。文化需要创新,创新就是财富,这个难点一定要打破。